一、底材处理
1、钢材预处理抛丸:抛丸的目的是去除钢铁表面的氧化皮、锈层,并形成一定的粗超度,达到SIS Sa2.5级,Rz=35~50μm;
2、车体焊缝喷砂:目的是去除焊缝部位的“飞溅”、“焊瘤”以及二次生锈、烧损的车间底漆和其他污物等,然后对这些部位进行预涂。处理也必须达到SIS Sa2.5级。在喷砂前,应对车体表面油脂等污物,用有机溶剂清洗,并用钢丝刷、砂轮机、气(风)铲等工具去除严重锈斑和“飞溅”、“焊瘤”后,再进入喷砂房进行喷缝处理;
二、涂装:
1、预喷涂:是保证涂装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。预涂包括焊缝、二次锈蚀部位和车体结构上的“死角”。
2、整车喷涂,作业要点:
a.喷涂距离:指喷枪前端与车体表面的距离,一般应为30-40cm。喷涂距离影响涂膜厚度与效果,在同等条件下,距离近涂膜厚,涂装效率高。但距离过近,在单位时间内形成涂膜过厚,易产生流挂、皱皮等弊病。反之,喷涂距离过远,则涂料飞散多,涂装效率差,稀释剂挥发较多,造成漆面粗糙,甚至无光。
b.喷雾雾幅的重叠:由于喷雾图形中部涂膜较厚,边缘较薄。喷涂时,必须前后雾幅相互搭接,才能使涂膜均匀。即在喷完第一排雾幅后,第二排雾幅要与第一排雾幅重叠30-50%,以保持膜厚均匀性。
c.喷枪移动速度:最佳速度应为0.5-1.2m/S。
d.喷漆顺序:按照由里到外、由上到下、先小面积后大面积喷涂。
三、涂膜的固化:
底漆和面漆都为化学交联反应型,有以下5个特性:
1、不可逆性。固化了的涂层不能重溶;
2、涂层有一定的耐溶剂性:醇酸漆和丙烯酸改性醇酸漆耐溶剂性能较差,没有完全干燥前易引起“咬底”,补漆时易起皱。双组份环氧漆和双组份丙烯酸聚氨酯漆耐溶剂性较好。
3、涂膜的固化与温度有关,形成涂膜时,对温度有一定要求,合适的烘干温度可以 促进干燥速度;醇酸漆和丙烯酸改性醇酸漆因反映机理限制,烘烤不能加速干燥。
4、非热塑性。在较高温度下,涂膜不会软化;
5、环氧和聚氨酯漆有重涂间隔的限制。重涂必须在固化结束前进行。如果固化已经完成,表面须用机械方法粗糙后,才可复涂。